上汽集團:越過2024年的“極點”,在2025進入新的速度和節奏
上汽集團的基因,一直都在且富有朝氣和生命力。
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榮譽墻上,上汽的篇幅絕對是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直以來,"敢為人先"都是上汽集團在中國汽車工業的知名標簽,業內會將其視為中國現代汽車工業的"橋頭堡"。
因為,這家常年占據中國銷量、營收、利潤頭把交椅的汽車制造商,始終以積極應對市場變化的姿態走在前列。而2024年的變化和預埋的伏筆,將"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在新時代里再次演繹到了極致。
在存量競爭新市場常態、新能源與傳統燃油車市場比例重新調平的巨變時代,上汽集團這頭產業"大象"的2024年,正是這場新馬拉松的"極點",也是轉型升級、推動智能電動技術革新與產業融合、再次配平各業務板塊的"質變點"。
正是各種困難下,讓上汽集團的調整、變化、改革和成果顯得成色更足。而新年的收獲也在第一時間準時趕到:
1月份,上汽集團實現整車批售 26.4萬輛,同比增長7.9%,終端交付35.3萬輛,領跑國內同行。其中,自主品牌終端交付20.6萬輛,占集團整體銷量的比重較上年同期提升近6個百分點;新能源車終端交付8.7萬輛,繼續位居行業頭部陣營;海外市場頂住外部壓力,實現終端交付9萬輛,同比增長7.8%,環比增長12.5%,重回行業領先。
2025年的上汽集團,一切都在朝著預計的方向發展。
越過極點
2024年,上汽全年累計批發量達到401.3萬輛,全年終端交付量達到463.9萬輛(這同時意味著上汽經銷商的庫存壓力在2024年得以極大減輕,經銷商效益渠道健康度得到充分保障。
其中,自主品牌終端銷量達274.1萬輛,在整體銷量中的占比達到60%,較2023年提高5個百分點;新能源車終端銷量達137萬輛,同比增長30%,創下歷史新高。
榮威飛凡、MG全年零售突破81萬輛,實現同比增長;智己汽車全年銷售65505輛,同比勁增71%,累計交付量已突破10萬輛,領航高階智駕,IM AD無圖城市NOA已開通并推送全系車型,并發布"一段式端到端直覺式智駕大模型",成為行業內首個同時具備L2、L3、L4級智能駕駛量產能力的品牌。
此外,海外終端交付量達108.2萬輛,同比增長2.6%,同時在受到歐洲反補貼調查的不利影響下,仍然在當地實現了銷量上漲,1-12月MG品牌在歐洲市場累計銷量達24萬輛。
合資業務方面,上汽大眾"油電同進""油電同智"戰略見成效,全年累計銷量12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持續上量,銷售突破14.3萬輛,同比增長12%,領跑合資純電陣營。此外,上汽大眾還奪得燃油車市場單一品牌冠軍與合資新能源頭牌;此外,上汽大眾合資雙方提前將合資期延長至2040年,顯示出股東雙方對合資公司前景的一致看好;
上汽奧迪全年累計銷量達43220輛,并實現了新車交付70%的增長,網絡渠道布局同樣取得極大進展,目前銷售網點已突破220家;
上汽通用全年累計終端銷量67.3萬輛,新能源車型銷量合計104,905輛,同比增長56%,在主流合資車企中新能源滲透率位列第一,從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實現終端月銷量六連漲。
至此,上汽集團越過了大象轉身的"極點",完成新的質變。
自主狂飆
蹲下是為了更好地起跳。面對市場的瞬息萬變,上汽這艘巨輪一直都有自己的時間表。
在新時代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上汽集團作為行業領軍者,始終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深化改革。
10年來,上汽集團在智能電動車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近1500億元,這一巨額投入帶來了豐碩的技術成果。
目前,上汽集團已擁有26000 余項有效專利,構建起了一整套完整且先進的技術體系,包括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形成了七大技術底座。
2024年,七大技術底座躍升至2.0版本:可以讓汽車"橫著走"的數字智慧底盤,能實現高階智駕的去高精地圖城市NOA,擁有超長續航里程和超低油耗的DMH超級混動技術,30萬輛車零自燃紀錄的魔方電池……
一系列技術成果成為上汽集團自主品牌的助推劑:2024年,上汽自主品牌終端銷量達274.1萬輛,在整體銷量中的占比達到60%,較2023年提高5個百分點;新能源車終端銷量達137萬輛,同比增長30%,創下歷史新高;海外終端交付量達108.2萬輛,同比增長2.6%。
同時,深度改革仍在加速。2024年,智己、飛凡研發業務并入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經調整后,智己和飛凡的新產品從立項到整體開發,均由研發總院統一負責。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技術項目也會集中遷移到上汽研發總院統一管理統籌。
上汽研發總院院長蘆勇表示,"我們確定了構建'大單品'的開發模式。所謂'大單品'開發模式,就是通過平臺化、規格化,把單品規模做大,把成本降低。"蘆勇提到的規模提升則需要和整車企業深度交流與合作。
至此,上汽的"大乘用車"徹底完成"一體化",規模化做到極致再無障礙。
在上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的"五大戰略任務"中,有兩大任務圍繞技術領域,包括以智電技術為關鍵,優化產品結構,以及自研、合作并舉,拓展產業生態。
在這項規劃中,自主陣營以及上汽研發總院,就是征戰市場的偵察連,既是王牌,亦是尖兵。自主品牌正"挑起大梁",成為上汽的核心競爭力量。自主品牌發起主攻后,業務天平另一端的合資品牌才能協同共進。
合資突進
2024年11月26日,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在上海簽署了延長合資協議,這意味著雙方正式開啟了這家模范合資企業的合作2.0,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合作邁入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共創"的全新時代。
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共創"、合資合作2.0時代,這不僅表明上汽大眾再次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更表明了基于中國市場新特征下,雙方變革的決心和勇氣,以及上汽在"技術"層面的突破、積累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基于此,2025年,上汽大眾在產品技術的研發和落地上,要以"電動化、智能化、高價值化"為目標,以更多創新技術和更多精品新車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到2030年,上汽大眾將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15款將專為中國市場開發。2026年起,基于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CMP平臺開發的兩款緊湊級電動汽車將首次投入市場,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兩款增程版車型也將陸續進入電動出行領域。
合資板塊的另外一級上汽通用從現在開始,將把所有車型的數字化功能,100%由上汽通用本土的軟件及數字化中心進行開發,以后智能化功能會更符合中國客戶的需求,升級速度也會更快。
從2025年起,上汽通用新車型的產品定義將由上汽通用和泛亞自己主導,100%圍繞中國客戶需求展開。從2025年到2027年,計劃推出12款全新車型,100%為新能源車型,純電、插混和新的增程技術都兼顧,覆蓋轎車、SUV和MPV的不同車身形式。
小結:
上汽集團全面掌握了新能源時代、智能化時代所需的所有核心技術,擁有雄厚的技術積淀和底蘊,將有力支撐自主品牌業務持續向上突破,并實現對合資企業的產品反向賦能,領銜中國市場的合資品牌走向合資2.0時代,用技術實力捍衛中國汽車的行業地位。
自主品牌確立"大乘用車"方略,合資業務成功穩定了基本盤,上汽集團的核心業務天平正穩步走向新的平衡態,化學反應條件已經具備并達到理想狀態。
至此,巨輪的轉身正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