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華為更需要上汽?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而上汽集團最近遇到了兩座。
當上汽與華為合作的"尚界"項目官宣,人們會沿著華為先前的合作方式習慣性地認為,是上汽需要華為的助力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當華為從自己的舒適區中走出并試圖拓展新的增長空間時,卻發現可靠的合作伙伴非上汽莫屬?
當上汽宣布將采用華為的智能化解決方案,人們也難免翻出多年前的"靈魂論",說上汽出讓了靈魂。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競爭形態發生了變化,車企對靈魂的把握由傳統的自主可控進化出開放合作的新業態?
答案都是肯定的。
進軍20萬以下市場 華為需要上汽
"四界"之外的尚界項目,承載的是華為進入全新細分市場、直面強力競爭對手的重任。
尚界瞄準20萬元以下細分市場,其首款產品定位"15萬級全場景智能純電SUV",主打家庭用戶市場。這是華為系品牌首次進入這一細分市場。
這也是競逐新能源汽車市場地位的主要戰場。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10萬-20萬元新能源汽車市場累計銷售新車42萬輛,占全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達到38.6%,可謂體量最大,兵家必爭。
近兩年來,無論是主流新能源車企還是新勢力品牌都在這一細分市場積極拓展。特別是在去年,謀求銷量突破的小鵬、蔚來也相繼跳出傳統勢力范圍進入這一市場,進一步加劇了此間的競爭烈度,而今年開年的智駕普及潮,更為競爭格局增添了新的變數。可以說,華為想在"四界"之外尋求覆蓋20萬以下細分市場,一出場就面臨著強敵環伺的局面。
所以,華為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縱觀國內眾車企,現階段能夠和華為一起打開局面的,非上汽集團莫屬。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綜合實力領先的汽車企業之一,上汽集團擁有強大的智能制造實力和培育數十年的成熟供應鏈體系,并在汽車技術研發、生產工藝、質量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上汽最先進的臨港基地,利用數智化技術,一條生產線上能同時動態生產"純電、混動、燃油"三種完全不同動力方案的不同品牌共13種車型,其規模效應與靈活性將助力相關產品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就占據競爭優勢,真正實現"贏在起跑線上"。
靈魂在進化 尚界的靈魂還是上汽的
作為一家以開放合作中成長起來的企業,上汽集團對合作始終保有充分的包容。當然,在合作對象的選擇上,上汽無疑又是挑剔的。
挑剔,是因為在意。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整車企業,上汽集團的市場影響力更大,要對更多的消費者負責。因此,在關鍵領域的合作上,上汽確實比一些二三線車企更在意。無論是之前的阿里巴巴還是如今的華為,上汽的合作伙伴都是業界"頂流"。
在合作的方式與時機方面,上汽同樣精挑細選。智能化與電動化驅動下,汽車市場的競爭業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已經從多年前的"產品競爭"進化為"生態競爭"。智駕、智艙、出行、補能……面對大量新競爭要素的涌入,車企單打獨斗的成本太高,而合作互補順勢成為主流,尚界項目此時推出,也是水到渠成之舉。
上汽甚至對合作中的自己都極為挑剔。堅持自主可控的"靈魂論",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一種責任心的體現,而隨著上汽在智能化與電動化領域逐步建成核心技術底座,上汽對靈魂的堅持也融入了開放合作的新內容。實際上,在與華為啟動尚界項目之前,上汽已經和Momenta、地平線等智駕企業展開多種合作,展現出自信而開放的姿態。
在尚界項目上,雙方采取了上汽現有底層架構融合華為電子電氣架構與智能化技術的方式。在上汽仍然擁有相當的技術話語權的同時,華為自研的AI算力、傳感器、軟件與算法以及云平臺的全棧技術都將實現對尚界產品的賦能,體現了上汽對合作的開放與務實態度。
此外,圍繞"生態競爭"的需求,上汽又發揮傳統優勢,建立了覆蓋充電、換電、租賃、二手車的"全能源服務生態",能夠強化用戶全生命周期黏性。未來應用在尚界車型上,將與華為的流量入口、上汽的智能制造實力、華為的成熟智駕體驗等形成強互補關系,真正詮釋了上汽"自主可控+開放合作"的"靈魂進化論"。
寫在最后
汽車行業的發展波瀾壯闊,往往超出人們認知的更新。只有翻越心中的大山、打破落后的成見,才能真正理解:上汽與華為的合作,本是一場萬里挑一的雙向奔赴。
對"不造車"的華為而言,鴻蒙智行、智選車模式的市場開拓離不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競爭尤為激烈的20萬元以下主流新能源汽車市場,華為更需要上汽這樣實力強大、經驗豐富的合作伙伴。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生態競爭"的新業態下,上汽集團的靈魂論也在進化,得益于智能化與電動化技術底座的完善,上汽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引入華為先進的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同時,在不斷的進化中繼續實現"靈魂"的自主可控。